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运行已满两年,在运价高波动的背景下为我国航运服务、贸易出口公司可以提供了管理价格风险的有力工具,助力航运产业“补短板、提能级”。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集运指数(欧线.28万亿元,日均成交量12.64万手,日均成交金额109.42亿元,期末持仓量7.95万手,日均持仓量8.43万手。
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加上近年来复杂的地理政治学和经贸局势影响,运价波动显著。当前,巴以冲突持续,红海危机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尚未消退,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贸易冲击席卷全球,在接二连三的事件冲击下,欧线运费经历了大涨大跌。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至今,航运产业链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提升。期货日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参与群体包括有实际货物发运需求的货主型企业和从事中间货代服务的物流型企业等。企业一致认为,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表现较好地反映了市场对后续运价波动的预期,包括红海危机期间供应链紊乱背景下的运价大面积上涨,还有运力缺口逐步填补后的运价中枢下移等。
海通期货研究所航运组负责人雷悦表示,当前一些企业尝试直接参与,进行买入套保,也有一些企业选择和贸易商合作,进行交割月套保。企业认为,在现金交割模式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期现收敛效果较好。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套期保值在其他航线业务中也能够获得较好的应用,包括地中海航线、东南亚航线等。在不同航线运价同涨同跌的特定时间段内,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很好地管理相关运费波动的风险。
“目前,货代企业的参与最为积极,因为他们需要承担运费高波动的风险,尤其是招标货和项目货。”方正中期期货海运和宏观分析师陈臻表示,货代企业不确定远月应该报价多少。若报价太高,容易流标;若报价较低,货代企业在拿下项目货后,如果实际订舱价大涨,则会出现利润锐减甚至亏损。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可以为货代企业提供远月报价参考,同时还提供套保工具对冲未来运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雷悦告诉记者,当前货代行业竞争环境激烈且服务同质化问题突出,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不仅能提升货代企业在现货市场的报价竞争力,也有助于深化差异化服务能力,推动企业在中长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认知门槛。海运市场历史悠久,传统的货代物流企业比较保守,不熟悉金融行业,对期货存在抵触心理,而且多数企业对期货基础知识体系及套期保值核心逻辑的理解尚不充分,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
针对这一痛点,期货公司应提供更多培训,为航运相关企业普及金融基础知识,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投教支持体系——涵盖从基础概念解析到实务操作指南的系列投教材料、结合真实场景的套保案例深度拆解以及适配碎片化学习的短视频内容,助力企业快速建立套保认知框架。
二是波动归因的复杂性。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价格波动既受现货市场供需基本面驱动,又受宏观事件的脉冲式影响,导致企业对盘面波动的底层逻辑捕捉难度加大。部分套保头寸可能因短期宏观情绪催化而出现阶段性亏损,加大企业的决策难度。
对此,期货公司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市场沟通机制,定期输出涵盖宏观因子、产业供需及盘面逻辑的深度行情分析报告,并通过专题路演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其中,针对突发事件引发的盘面剧烈波动,期货公司同步提供观点解读及套保头寸动态调整建议,帮企业穿透价格表象,把握套保核心目标。
三是资金压力。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合约价值较高,对货代企业构成显著的资金压力,加上运价的高波动性特点,短期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资金负担。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专业团队帮助企业深入分析行情,选择合适的建仓点。同时,期货机构正探索套保模式创新——推动货代企业与期现经验更丰富的贸易商协同合作,双方共同锚定套保方向与关键点位,由贸易商作为主体执行盘面套保操作。该模式既保留了套保对冲风险的核心功能, 又通过资源互补有效缓解了货代企业的资金压力,实现风险对冲效率与企业财务稳健性的平衡。
展望未来,雷悦表示,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套保主体将进一步多元化,套保模式也将持续丰富,不仅涵盖传统的买入和卖出套保,还可能延伸出依托贸易商资源的非传统场外套保模式,为公司可以提供更灵活的风险对冲选择。
“目前,越来越多的货主型企业探索参与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套期保值,旨在对冲货物出运时的运费波动风险。另外,除了传统货代企业主导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套保模式外,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将套保范围拓展至其他航线(如中东线、地中海航线等)。”她说。
“看向未来,不仅货代企业和货主企业会参与其中,船公司也有可能通过期货市场进行运价风险管理。”陈臻表示,目前不少船公司通过燃料油、外汇等衍生工具对冲油价和汇率波动风险。
船公司本身就面临运价大幅度波动的风险,今年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导致运价萎靡,更让船公司意识到提前锁定远期运费收益的重要性。随着货代企业和货主企业参与度持续提高,加上他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未来船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将逐步提升。
陈臻认为,境外机构的参与度也会得到提升。2025年7月8日,上期所正式对外发布业务规则国际化版本,旨在构建一套与上期所平台国际化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为未来在合乎条件的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上引入境外参与者筑牢制度根基,助力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未来,随着具体措施的逐步落地,境外客户参与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将更为便利。同时,欧线班轮公司以境外企业为主,这项政策有利于境外班轮公司直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