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与追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下称“联盟”)在京揭牌成立,旨在发挥跨界协同示范效应,引领行业勇于突破创新。首批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
“简单来说,农产品追溯是利用信息技术方法,采集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近年来,我国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注册的主体29万多家,产地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管理的规模已达50万家,产地规模以上生产主体超过10%已经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管理中。”
“但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还只是停留在企业自发行为和政府建议追溯的阶段,还没形成农产品强制性追溯的局面。”吕建军进一步说,“我国农业产品溯源体系建设,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是发展比较慢,法律制度、技术标准、推广应用等方面都还比较薄弱。从实际运行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足、全程追溯应用场景不够、追溯产品的市场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等问题,制约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在实践中,当出现有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的时候,往往会因没有质量追溯,无法溯源问题产品的具体产地,只能一刀切,大面积区域性统一销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同一地区标准化生产的基地农户带来非常大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
因此,农产品追溯不仅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也要对品牌建设、信用管理、产销对接、数字农业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需要跨行业、多类型的社会主体高效协作,共同推进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联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行业主管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生产与流通企业、服务业和消费的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农业产品溯源与供应链体系建设相辅相成,推动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吕建军表示。
在他看来,加强农产品追溯对健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通过建立追溯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加强韧性与安全。同时,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产品追溯,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城乡互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相关企业实时了解各环节信息,从而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计划和决策,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上的水准。”
据介绍,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是突破制约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瓶颈,探索市场化机制,加快新科技和新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搭建产学研联动创新的平台和机制。
在成立大会上,联盟还与沽源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沽源藜麦”供应链追溯协同发展示范县共创协议,以“沽源藜麦”区域公用品牌为示范开展产业供应链创新示范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发布了《农产品供应链与追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沽源宣言》,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合作共赢为生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沽源藜麦产业等特域品牌建设为示范,全面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发展。